配盖何其难

紫砂壶打碎了,很少人想重作,壶盖打碎了,很少人不想重配。但是壶艺人往往只想重做不想重配,玩壶者不免会有些怨气和想法。只要了解了紫砂泥的特性和紫砂壶的制作特点,玩壶者就能够理解了。 既然是配盖,则必然要求新做壶盖与原有壶身般配,主要是颜色、颗粒质感、大小尺寸一定要一致,而紫砂恰恰极富于变化,影响颜色、颗粒、大小的变量很多,难于把握。要求新配壶盖与原有壶身一致,实际上就是要求还原原来的制作条件,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。 首先讨论颜色。紫砂壶的烧成颜色是泥料成分、烧制温度、烧制气氛(窑中氧气的多寡)、烧制时间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。现代条件下,电窑烧制过程自动化控制的程度比较高,温度、气氛、时间保持一致问题不大,但是泥料成分却是不可控制的事情,即使泥料出自同一个矿,不同区域、不同岩层的同一种泥料,成分构成也会有细微的差别,如果赤铁矿的含量不同,同样的烧成条件,成品的颜色也会有较大差别。 其次,讨论壶体的颗粒感。壶体颗粒质感取决于泥料种类、泥料加工方法、生坯干湿度等因素。目前,紫砂壶的制作完全是凭经验的手工操作,对于泥料的把握程度也只能限于经验可控的范围之内,如泥料中类、生坯干湿度等,但泥料的具体加工方法却不是壶艺人能知道的,选同种泥料容易,选与原来加工方法(磨碎、炼制、陈腐)一样的泥料难。 再谈尺寸。紫砂壶从生坯到烧成,要发生两次收缩:1、干燥收缩;2、烧制收缩。收缩程度与泥料种类、生坯干湿度、烧制温度、烧制时间直接相关,因为紫砂壶都是拿到窑上去烧制,完全复制烧制温度、烧制时间是不可能的,所以即使是同一种泥料制作的同种款式紫砂壶,每次烧制的成品,大小都会有所区别。所以,生坯做好后,壶盖和壶身都一定要整体烧制,如果分开烧制,即使放在不同的匣钵,往往就会出现因为收缩程度不同而不相匹配的情况。 此外,现在大多紫砂壶,都是借助石膏模具的半手工制作,配壶盖,就必须找到当初的石膏模具,对于一些作品款式比较多、变化比较快的壶艺人来说,也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。 所以,配一个壶盖,对于壶艺人来说,比做一把新壶更难。某种程度上,做一把新壶相当于摔碎一块玻璃,偶然随意即可,而给原壶配盖,则相当于将破碎的玻璃拼起,纯属刻意强求。 配壶盖如此费力不讨好,壶艺人当然不愿意干了。